一个学生对工业设计教学的质问和思考
前言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给工业设计又作了如下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当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首先说明一下,广工的工业设计是面向理科生招收的,因为在高考后没有美术加试,所以招进来的学生大多数没有美术基础。
此外还有一个面向美术生招生的产品设计,两者课程大体相类,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美感。
正文
忘了介绍,我是理科生,物理科的。
我虽然是物理的,但得益于早年混过几次画室,以及有个学美术的旧女友(榜样关系)因此身上的美术基础也是相当强悍,早在高二时就锁定了工业设计。
进入了广工工业设计系,发现只有这里才是自己的理想国。
然而,这句话似乎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同学……
我虽然是一个理工的学生,但是身上毕竟流着美术的血。
我曾经感觉自己不知何去何从,但是我至少是幸运的,至少,我比那个可怜的蝙蝠幸运得多。那个童话传说中的蝙蝠,不知道自己属于兽族还是属于飞禽,终日被歧视与抛弃的境遇,并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
我拥有理工学生无法企及的美术根基,也拥有美术生所缺乏的理工常识。却也迷茫了自己的定位。
然而,我似乎总是与自己的同学们形成着反差。
当我在享受着大学工业设计教学的时候,自己的舍友总是抱怨着工设黯淡的就业前景,以及有钱没命赚的待遇。他们总是一脸正经地声明,自己属于理科,属于广州大学城,而不是属于工业设计,属于这个坐落在环市东路一角的广工艺术设计学院。
在自己那些理科的同学们眼中,美术生似乎永远是分数低劣,学风散漫的群体,除了美术强悍,其他一无是处。以至于,他们不屑于呆在艺术设计学院里,整天感慨着要找个理工专业,换到大学城去。
记得有一天民法案例(必修课)下课后,我在课室门口等了半天,不见自己的朋友出来,进去一看,他们正在围着老师询问。话题是“我们没有什么美术基础,如何才能换专业”
当时的我扭头望向窗外阴霾过度的广州水泥森林,想:看来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并不是人人眼中的天堂。
在这样一群对美术设计接近无爱的舍友面前,我选择了忍耐,从来没有高谈阔论:“工业设计需要美术基础”“工业设计的美感很重要”这样的话语。因为我知道,要想毁灭同学们对专业的信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记得在广工艺术设计学院的Q群里群聊时,有一个师兄对学习美术的理科生和美术生做了一个精准的区别:理科生耐力强悍,美术生技术见长。
无疑,尽管多么不情愿,我们班的人还是脚踏实地地面对了大一纷至沓来的美术表现课。笨拙但坚持不懈地学着怎么削铅笔,学着怎么调色,怎么配置色盘,怎么犀牛建模渲染,甚至请同乡的艺术生来指导画色彩表现。轻松过关的我不由得有些钦佩他们的毅力,但是我随即想到,如果一个专业的课程对学生而言变成一种煎熬,那这个专业还有兴旺发达的可能性麽?
如果。
如果我只是一个天真老实的理科生,也许就不必会有那么多的苦恼。我会老老实实地听着老师家长的话,报个不知名的专业,也许是机械的,也许是工程的,然后在弥漫着田野气息的广州大学城里安然四年。
但是我高中三年间,自己面对考卷的表情早已无数次证明,自己的灵魂在理工科知识的海洋中,永远没有不会有什么所谓求知的滋润,注定只能是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
虽然说这话很对不起广工艺术设计学院的院长,但是打从心里我一直不相信,广工的工业设计能够在一群全无美术基础的理科学生中兴盛。招收全无美术基础的理科生入工业设计,这不仅仅是对广工设计的不认真,说深一点是对中国设计人才培养的不负责。
你是设计师,不是修图员。所谓设计,就该有一丝天马行空的灵念与活力,绝对不等同于面对机床按部就班的规矩与死板。当然,必要的设计规范和尺寸除外。
如果无止境地修改结构计算受力分析就是所谓的工业设计,那我更敬隔壁美术生产品设计的写意。
如果广工工业设计一直没有在理工学生里择优录取美术基础良好的学生,那我也无话可说,只好如《团长》里的台词一样,独自搬个板凳,坐看工设的沦丧。
我突然很怀念高中同学对我做的承诺:毕业了我们一起去开个工作室,我管动画你管设计。想到这里的时候,我脸上露出幻想式的微笑——要是真的能开个工作室,我应该是真能做到以工设为饭碗,动漫为爱好了吧?不,何必分得那么清楚,爱好特长这些东西,全是兴之所至,是没有区别的。
其实就这样走下去吧,何必执着于那些与命运的爱恨情仇,人生有路只管走,莫待白发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