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强调人类的衣、食、住、行从人的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他因素。
作为一门独立的指导性学科,人体工程学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工业产品设计,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也正臻成熟。家具产品本身是为人使用的,是服务于人的,所以,家具设计中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其布置方式,都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尺度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以便达到安全、实用、方便、舒适、美观之目的。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就是特别强调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和计测,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为家具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把人的工作、学习、休息等生活行为分解成各种姿势模型,以此为研究家具设计,根据人的立位、坐位和卧位的基准点来规范家具的基本尺度及家具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地说,在家具尺度的设计中,柜类、不带座椅的讲台及桌类的高度设计以人的立位基准点为准;坐位使用的家具,如写字台、餐桌、座椅等以坐位基准点为准;床、沙发床及榻等卧具以卧位基准点为准。如设计座椅高度时,就是以人的坐位(坐骨结节点)基准点为准进行测量和设计,高度常定在390mm-420mm之间,因为高度小于380mm,人的膝盖就会拱起引起不舒适的感觉,而且起立时显得困难;度大于人体下肢长度500mm时, 体压分散至大腿部分,使大腿内侧受压,下腿肿胀等。另外,座面的宽度、深度、倾斜度、靠背弯曲度都无不充分考虑了人体的尺度及各部位的活动规律。在柜类家具的深度设计、写字台的高度及容腿空间、床垫的弹性设计等方面也无不以人为主体,从人的生理需要出发。
家具的造型设计、材料的选用及搭配、装饰纹样、色彩图案等则更多地考虑了人的心理需要。如老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端庄、典雅、色彩深沉、图案丰富等;青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简洁、轻盈、色彩明快、装饰美观等;小孩房间的家具色彩跳跃、造型小巧圆润等。材质的软硬,色彩的冷暖、装饰的繁简等都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心理反应,所以,现代家具设计因人而异,会更讲究个性化,定做方式的家具设计与生产将更多地出现在家具的生产与流通中。
因此,我们说良好的家具设计可以减轻人的劳动,节约时间,使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而良好的家具设计得益于正确地使用人体工程学原理。
橱柜人体工程学
在新的厨房概念中,厨房不仅是烧菜的地方,还应该是娱乐、休闲、朋友聚会、沟通情感的家庭场所。“厨房新生活”传达了一个全新的生活概念。在选购橱柜时不仅要注意柜体面材的选择,在进行厨房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合理的作业流程和人体工程学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可以在厨房作业时,保持一份悠然自得的心态,舒适的人体工程学尺度能充分让您感受到人性化的温暖,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充满人性化考虑的科学,也是最贴心、最舒适的科学。
以清洁餐具为例,习惯上,在清洁水池上方吊柜存放餐具,如果没有按科学的测量,操作起来的结果,就像漫画里的人物,拿放物品非常费劲。如果按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加以设计,加宽水池的宽度,延展的宽度作为后操作台,同时降低吊柜的高度,只是改变一点,就可以把工作的强度降到最低。
以烹制食品为例,普通的操作台与吊柜之间的高度设计不够合理,操作起来,阻隔视线,一不小心,还有碰头的危险。当人体工程学巧妙的融入橱柜设计中,一切就不同了。在这组漫画中,可以看到真实的类比。
以吊柜的开启方式为例,吊柜是橱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存放物品时,吊柜的开启方式,直接影响使用是否方便。传统的开启方式占用空间,上掀柜门方便好用,也利于美观。
以柜子与大抽屉的类比为例,通过漫画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柜子与大抽屉的区别。如果我们用柜子储藏物品,取物时,要打开柜门,蹲下才可以拿到物品。如果用抽屉储存物品,拉开抽屉,就可以看到全部的物品,轻松取物。一切都是那么轻松和舒适,人体工程学在橱柜设计中的运用,让舒适的生活在厨房中精彩上演。
家具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
家具可不是只要好看就行,还要使用起来舒适方便。现代家具的设计特别强调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强调人类的衣、食、住、行,从人的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他因素。人体工程学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工业产品设计,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也正臻成熟。
家具产品本身是为人使用的,所以,家具设计中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其布置方式都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尺度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以便达到安全、实用、方便、舒适、美观之目的。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就是特别强调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和计测,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为家具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把人的工作、学习、休息等生活行为分解成各种姿势模型,以此为研究家具设计,根据人的立位、坐位和卧位的基准点来规范家具的基本尺度及家具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地说,在家具尺度的设计中,柜类、不带座椅的讲台及桌类的高度设计以人的立位基准点为准;坐位使用的家具,如写字台、餐桌、座椅等以坐位基准点为准;床、沙发床及榻等卧具以卧位基准点为准。如设计座椅高度时,就是以人的坐位(坐骨结节点)基准点为准进行测量和设计,高度常定在390mm-420mm之间,因为高度小于380mm,人的膝盖就会拱起引起不舒适的感觉,而且起立时显得困难;高度大于人体下肢长度500mm时,体压分散至大腿部分,使大腿内侧受压,下腿肿胀等。另外,座面的宽度、深度、倾斜度、*背弯曲度都无不充分考虑了人体的尺度及各部位的活动规律。在柜类家具的深度设计、写字台的高度及容腿空间、床垫的弹性设计等方面也无不以人为主体,从人的生理需要出发。
家具的造型设计、材料的选用及搭配、装饰纹样、色彩图案等则更多地考虑了人的心理需要。如老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端庄、典雅、色彩深沉、图案丰富等;青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简洁、轻盈、色彩明快、装饰美观等;小孩房间的家具造型色彩跳跃、造型小巧圆润等。材质的软硬、色彩的冷暖、装饰的繁简等都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心理反应,所以,现代家具设计因人而异,更讲究个性化,订做方式的家具设计与生产将更多地出现在家具的生产与流通中。
因此,良好的家具设计可以减轻人的劳动,节约时间,使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而良好的家具设计得益于正确地使用人体工程学原理。
沙发注重“人体工程学”
沙发的设计首先强调的是符合“人体工程学”,柔软但不能过度,不然会造成骨骼及坐卧习惯的偏差。
一般来说,现在的新款沙发普遍要比以前的硬,在造型上,没有太多繁杂的线条,推崇的是整体的优雅自然感;色彩将流行单一的天然纯色系,如米白、灰白、湖水绿等;在功能上,除坐卧以外,许多沙发在设计时添加了脚凳、小茶几等附件。此外,不少沙发还备有*椅角度变化功能,免除你因相同坐姿过久而产生的疲劳。
几年前盛行一时的皮面转角沙发将趋于没落,新款多为单人或双人沙发,面料以布面为主。当然,高质量的皮面单人沙发也会受青睐,不过价格十分昂贵。
椅子趋向“万能”
近来椅子的流行趋势是突破局限定义的束缚,能同时身兼数职,在客厅是主人椅,在餐厅是餐桌椅,在书房是读书椅等。
在造型上,人们舍弃了以往椅子设计的怪异与刺激外形,转而成为趋向自然的浑圆风格。
在材质上,椅子与桌子正好相反,将流行非原木材料,各种塑胶及复合材料大量使用。在色彩方面,则以浅柔粉嫩的轻快色调为主。
人机工程学及其应用
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以人为本”、“人体工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是计算机和家具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更为突出。实际上,让机器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人能够在舒适和便捷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人机工程学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产生的一门工程化的科学。这里向大家介绍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应用和发展前景。
1.电话机的设计是人机工程学的发端
提起人机工程学首先要介绍一个人物――亨利•德雷夫斯(Henry Dreyfess,1903-1972),他是人机工程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德雷夫斯起初是做舞台设计工作的,1929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事务所。他1930年开始与贝尔公司合作,德雷夫斯坚持设计工业产品应该考虑的是高度舒适的功能性,提出了“从内到外(from the inside out)”的设计原则,贝尔公司开始认为这种方式会使电话看来过于机械化,但经过他的反复论证,公司同意按照他的方式设计电话机。这以后德雷夫斯的一生都与贝尔电话公司有结缘,他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师。
大家知道自从贝尔先生发明电话机以来的相当长时间,贝尔公司是美国具有垄断地位的最大的电话公司和电话生产厂家,基本不受竞争的威胁。因而,德雷夫斯可以比较少的考虑外型设计在市场上的竞争效果,而更多地集中在电话机的完美功能性设计方面。
贝尔公司1927年首次引进横放电话筒,改变了以往纵放电话筒的设计,1937年德雷夫斯提出了从功能出发,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德雷夫斯设计的300型电话机,今天看起来虽然老式,但这一设计首次把过去分为两部分、体积很大的电话机缩小为一个整体。由于这个设计的成功,使贝尔公司与德雷夫斯签订了长期的设计咨询合约。
五十年代初期,制作电话机的材料由金属转为塑料,从而基本确定了现代电话机的造型基础。到五十年代末,德雷夫斯已经设计出一百多种电话机。德雷夫斯的电话机因此进入了美国和世界的千家万户,成为现代家庭的基本设施。
德雷夫斯的人机工程学的其它研究成果是在1955年以来他为约翰•迪尔公司开发的一系列农用机械中,这些设计围绕建立舒适的、以人机学计算为基础的驾驶工作条件这一中心,特点是外型简练,其中与人相关的部件设计合乎人体舒适的基本要求,这是工业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与发展。
德雷夫斯的设计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他认为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他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有关人体的数据以及人体的比例及功能,1955年出版了专著《为人的设计》,该书收集了大量的人体工程学资料,1961年他又出版了著作《人体度量》(the Measure of Man),从而为工业设计领域奠定了人机工程学这门学科,德雷夫斯成为最早把人机工程学系统运用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设计家。
2.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向
人机工程学现在已发展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业设计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人机工程学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发源,又面向更广泛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是因为人机环境问题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普遍性的问题。其发源学科和地域的不同,也引起了学科名称长期的多样并存,在英语中,主要有Ergonomics(欧洲的提法)、Human Engineering(美国的提法)等,在汉语中,则还有“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和“人体工学”等表述。我国一般把“人类工效学”作为这个学科的标准名称, 而“人机工程学”的叫法更为普遍。总之,人类和工效的研究和人机关系是这个学科的核心内容。
人机工程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为战争中复杂武器的发展,使得人机协调问题的突然激化。例如空战和歼击机提出对飞行员的体能和智能要求,使得人员的选拔和培训难度不断增大,促使在飞机的仪表显示、操纵工具和飞行员座椅等部件的设计中,不得不加大对人的因素的考虑,进而带动了有关的技术和方法的迅速发展。
人机工程的应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几乎涉及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下面列出几大类主要应用方向:
(1)人体工作行为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工作事故,健康与安全
包括人体测量和工作空间设计;姿势和生物力学负荷研究;与工作有关的骨骼、肌肉管理问题;健康人机工程;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安全文化评价与改进
(2)认知工效学和复杂任务;环境人机工程
认知技能和决策研究;环境状况和因素分析;工作环境人机工程
(3)计算机人机工程;显示与控制布局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与评价
软件人机工程;计算机产品和外设的设计与布局;办公环境人机工程研究;人机界面形式
(4)专家论证:多工作环境;人的可靠性
专家论证调查研究;法律人机工程;伤害原因;人的失误和可靠性研究;诉讼支持;
(5)工业设计应用
医疗设备;坐的设计与舒适性研究;家具分类与选择;工作负荷分析;
(6)管理与人机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程序;人机规则和实践;手工操作负荷
(7)办公室人机工程与设计;医学人机工程
办公室和办公设备设计;心理生理学;行为标准;三维人体模型
(8)系统分析;产品设计与顾客;军队系统;
组织心理学;产品可靠性与安全性;服装人机工程;三维人体模型;军队人机工程;自动语音识别;
(9)人机工程战略;社会技术系统;暴力评估与动机;
(10)可用性评估与测试;可用性审核;可用性评估;可用性培训;试验与验证;仿真与试验;仿真研究;仿真与原型;
人体工程学之我观
作为一门学科的纲要,我觉得首先需要讲清楚三件事情:目的、对象和方法。辞海的解释大而笼统,因为是新兴学科,如果要让人能够很快了解,就必须有尽可能明确地说清楚这三个方面。当然,由于人体工程学本身有着太多的未知领域需要探索,我们的表述只能作到尽可能明确。
从行文来看,建议有明确层次的结构,如:“一、研究人体工程学的目的:(例如在生理方面揭露影响人生理健康的一些潜在规律、地理命理方面揭示人和环境相互影响所构成的一些潜在规律、揭示人类种种神秘现象的内在规律、使人保持身心健康及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等等,各方面都可以较深入地解释)
二、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人体、人的精神活动、人的运程与自身当前状况及与周围环境状况的关系。(其中有用到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等,但我认为您目前所长的更接近于玄学和精神领域的超功能方面,而且,事实上,这才是其中最可能有创建的部分。)”
例如最具体的,可以研究各种预测的内在本质。如为什么根据人的出生时间,能推知往后命运?中国的五行八字紫微和西方的占星都是根据人的出生时间,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更具体的,您可以根据某个字测出人当前状况并回答某方面问题,那么您是怎么测的?或是么感觉到的?这其中的过程是什么?为什么某人带某种水晶比较好?为什么某件古董会对人的运构成影响?……
我想如果我能帮你的这方面研究做什么事的话主要可能在于科学化的研究、分析和表达上,也许在我深入之后会有较有创见的方法和观察。但我仍然认为这会是一件很难以着手的事情,就象你能够根据某个字测出人的前程,但你也很难说出你为什么能想到那个一样。当然,总结前人的发现,提出更准确的预测与运程体系本身也是很有意义的。
象我这样受中国当代教育的通常都是很唯物主义的,至少刚开始是这样。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见识的广博和人生经验的丰富,却又不自觉地开始相信很多“神秘主义”的东西。虽然学校里教条式的思想教育限制了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在更基本的方面,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毕竟还是潜移默化的培养了科学的思微习惯,正是这种长久养成的思维习惯使我相信很多算命之类“神秘主义”的东西。有很多东西是绝对不能用碰巧来解释的,一概斥之为迷信,其实是另一种愚昧,真正的科学态度只有一种,那就是面对它。
写到这儿,我想起曾经见过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当年爱因斯坦在世时有人自称能感知他人思维,爱因斯坦不信,与另一位大科学家一齐对他进行测试,两人约好另一位科学家潜心想着一件事,让那个人猜他想的是什么,实验开始后,那人很快就忍不住了,说要拔爱因斯坦的胡子,因为那位科学家想的就是要拔爱因斯坦的胡子。那篇文章最后说也许爱因斯坦作出了害怕被拔胡子的表情,才让那人这么说的,但这位作者显然对此并没有作准确的评估。就爱因斯坦本人来讲,他对这些神奇的事情作了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一个基于“偶然因子”的抽象概念模型,试图分析生活中很多不能用碰巧来解释的事情,虽然并没有任何具体的结论,但我相信这个故事至少能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
另一方面,离开教条式“唯物主义”的框框,从最本原的角度看,这些神秘的东西和唯物主义并没有什么矛盾。其实什么主义都是无关紧要,任何的理论或思想,正确与否只在一条,那就是是否符合事实本身,我认为这才是唯物主义的本质。如果有朋友在这方面有深入下去的兴趣的话,请参看我《真理是绝对的》一文。
现在还是先让我告诉你我经历过的一些使我相信神秘世界的事实吧。
较具体的一件事情是在一个陌生人家里,当时由于工作上的事情到了那户人家,我无意中拿起一根两头细中间粗的小木棒,忽然感到左脚有股轻微的暖流升起,那家的人问我有没有特别的感觉,我奇怪地说没有啊?因为那是种轻微的感觉,我没想到有什么特别,忽略掉了。那人又提醒我道:“左脚?”我这才想起,对她点头。她告诉我说这是某个大师发功在上面的。很快这感觉就消失了,但我知道这不是碰巧。
还有一些事情,比如我到一个地方,忽然发现这地方非常熟悉,以前好象来过,但理智告诉我,我肯定是第一次来,或者我碰上一个人,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我忽然会知道他下面要说什么,而他真的这么说了。好象很多其它人也有过这种经历。前几天在一个论坛上就有人说起这种类似的经历,很快有人回答说这种经历很多人都有过。我的模型是“意识可以跨越时空相互影响”,其实这个模型可以解释几乎所有意识领域的神秘现象,比如以前听说印度有人能说出自己前世的生活,那是前世的意识影响到了现在,还可以解释伊斯坦堡宫殿里那张十八世纪羊皮纸上绘制的南极洲冰层下的地形,或者玛雅古人(?)画的宇航员坐在飞船上的图画,那都是现在的意识影响到了过去。但这模型其实没什么实质意义,关键问题在于比如说怎么影响的。
我到加拿大后认识了一位新移民,他是95年开始申请的移民,当时他女朋友有个舅舅研究周易,于是带他去算,其实他并不如何信这个,问的主要是移民能否成功,得卦出来后,那舅舅算算觉得他不象会出国的样子,他不满意,要那舅舅再仔细算算,那舅舅又算了一下,说他98年10月有一次出国机会,如果能出国的话就那时候。结果他真的是98年10月去加拿大的。我当时问他,那你为什么不特意换个时间,让他的预测不准呢?他说他那时根本就没想到。当时那位舅舅其实算出了两件事,另外一件事情是他的女友后来告诉他的,说她舅舅说他是“两女追一男”的命,而她争不过另外那个女的,劝她别再跟他谈,当时因为两人感情很好,是把这当笑话说的,谁知没过多久他真的认识了另外一个女孩,最后和那女孩结了婚。
我后来把这故事告诉另外一个人听,他说他也碰上过一个研究周易的,那人是他以前的朋友,但两三年没见面了,那次见面很偶然,在一个商场里买东西时碰上的,那朋友见了他就对他说:“你要出国了,你要出国了!”当时是88年,出国算是一件大事,但事实上那位朋友当时根本就没有出国的计划,而且实践证明出国对他来说也谈不上是一件好事,但他确实不久之后就出国了。
我还有一些八字算命的例子,有些出奇地准确,我想算命当中肯定有心理安慰、察言观色、模棱两可的因素,但这并不能否定全部。在李建军先生的论坛上就有不少测算的实例。
东方的八字、紫微算命和西方的占星算命都是根据出生时间,其中八字算命有一个永恒的问题,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同地出生的有很多,有的还是双胞胎,家庭环境也相同,但命运却有可能大不一样,相对来说西方的占星精确到分钟(其实理论上还可以精确到秒,因为星盘是可以根据时间精确到秒的),没有这种理论方面的缺陷。不过就我的评估来看,如果要测算个人属性,两者都可以,但占星显然可以更精确,但如果要预知未来,还是在于某些神通。而这种神通可能也和命相师在其中浸淫多时有关。
就这些测算的表面来看各不相同,周易用卦,有专门的卦具,但其实用钱币掷也可以,反正是某种卦相状态,八字、紫微和占星用的是人的出生时间状态,还有摸骨、相面、相手、推背,那是人身体的某些状态,还有听音、测字、抽签……宇宙间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个状态和任何另一状态是一一对应的,影响人的命运的因素可以说是无限多样的,人类所揭示的规律还远远不够,我感到,各种测算都是找到了某种状态和某些未来事物一一对应的规律,需要了解的只是这其中的对应关系到底是什么。
李建军先生的人体工程学似乎就是直接以人体工程的角度研究这其中的对应关系。事实上他在传统玄学的基础把这对应关系拓宽得更广了。人的举手投足,外表字迹,言语声音,建筑收藏,室内布局,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等无不影响人与社会向前发展的运程,其中很多影响已被人发现,很多还没有。
李建军先生人体工程学的纲要中有一段话:“一般的传统玄学在发现问题所在,往往束手无策,以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作推脱, 一切后果归究在天和命,人体工程学在充分肯定天和命的同时,大展身手,将天和命的空间扩展到最大的限度,特别是非属天与命的范围的到充分的运用,或者是有违天与命的部分得到完全的纠正。提出了完整而有效的体系:命运轨迹的改变,阳宅陈设的布置,阴宅风水的调整,书面格局的配合,非自然环境的运用。整个体系精密关联又具独立,在独立中又具呼应、互补、和交叉运用。在其性质上也反映了多变的机能,特别在非自然环境的运用中,除传统宗教法器延续以外,将切身的形象装扮实用转化为调整运程的利器。”有人认为这不可理解:既然天命已经注定,又如何改变法呢?还是相信个人努力吧!对此我想指出的是,根据人体工程的研究成果,改变室内陈设的布置、佩带影响人体磁场的水晶球等,也是个人努力的一个部分,和学习先进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的努力性质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人体工程的研究还处在较初始的阶段,不象很多学科已经相当成熟而已。